KB资产
作者 | 兵法先生
来源 | 营销兵法(ID:lanhaiyingxiao)
这届品牌为了吸引消费者,究竟有多拼?看看这些品牌“歹毒”的研发,就明白了。
01
优酸乳,出了一款“见手青味”的产品
月初,伊利上线了蘑粒优酸乳,并特别注明是“见手青味”。what?认真一看,是品牌官方发的消息呀。其文案“味道不一般,一般人不试”,迅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。
在兵法先生的印象中,吃见手青有几种可能,美味,但是可能出现逮小人的场景,也可能要躺板板。可现在,伊利研发了见手青味优酸乳,如此邪门,这是要“滇”成什么样子?
首先看看魔幻的产品包装,蓝绿相间的螺旋纹外包装设计,看一眼就有点“晕头转向”,有网友用紫光灯照射了一下包装,发现“真”会浮现出小人图案。而且,不同包装的小人图案还不一样,“天呀!优酸乳,你要不要这么真?”
只听说坚果品牌贴心地为消费者准备垃圾袋,没想到有一天伊利这样的乳制品品牌还会为消费者准备呕吐袋,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人能用上。
为了让更多人尝试新品,呼吁大家与朋友一起参加“见手青试毒大会”。
你以为优酸乳卖的是见手青?但是产品的广告语很耐人寻味,“舍命陪菌子,朋友一生一起‘走’”,够歹毒!看样子,优酸乳给这届网友的友情出了一款试金石。
竟然有人真的听见去了,反手就给同事下了一单,结果嘛。。。就是一场他逃他追,刺激!
不过,伊利这款见手青味优酸乳会不会让饮用者见到小人呢?其配料表显示,不含见手青本青,其“见手青风味”与饮用时的“颗粒感”其实是源自于每包添加≥1.3克的苹果杏鲍菇果味酱。也就是说,没有见小人的可能。
既然不会见小人,那见手青味优酸乳究竟是啥味儿?在人们纷纷猜测的时候KB资产,官方的回复让人一言难尽“口味好喝吗?倒也说不上”,这是要给抢不到的消费者一些心理安慰吗?
因为目前全平台已经抢光了!此次新品限量发售,全球5000份,原价19.9元/箱,算下来是差不多2.49元/盒,上市四天就售罄。
目前,二手平台上,价格已经炒到了10元/盒以上,让伊利不得不出来发“道歉声明”,一是表示售罄,二是呼吁大家抵制黄牛。
看起来是满屏的“抵制”,认真一看,好像品牌的流量密码。
在道歉背后,又好像是品牌广而告之的营销方式。优酸乳将自己的道歉从社交媒体放到了海里、长城、雪山以及海外,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。
其实,看准这奇奇怪怪口味的,不只是优酸乳,有网友还分享出见手青可乐、见手青啤酒、见手青冰淇淋……基本上花几元、十几元,就能在饮品市场实现“见手青自由”,消费者赢得了刺激感与新鲜感,品牌获得了流量密码。
02
万物皆可见手青,
其实藏着品牌营销的小心机
从见手青可乐、啤酒、冰淇淋,到现在优酸乳推出的见手青味产品,为啥品牌开始追求奇葩口味了呢?
流量之战:具有争议性,自带流量
其实,见手青就像榴莲、螺蛳粉一样,因为特征鲜明,所以讨论的热度较高。
原本,见手青就是自带话题的“顶流食材”,因其制作不成熟,食用后有产生幻觉的可能,且网络上关于云南见手青的讨论此起彼伏,所以有着超高的讨论热度。
当品牌将高热度的元素加入到产品研发中,其产品就不只有功能属性,还被赋予了传播属性。比如优酸乳在推出见手青味产品,就形成了 ##优酸乳推出见手青口味自带呕吐袋# #伊利回应推出见手青味优酸乳#多个话题,看见见手青味的产品后,人们可能就会好奇,“ 见手青味,究竟是什么味儿 ”,同时帮助品牌建立了话题,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二次传播。让原本具有讨论度与关注度的食材,转化成了品牌的流量。
产品研发:将“地域特色”变成了“品牌的生意”
社交媒体上讨论度即使很高,没有品牌印记,也与自己无关。所以,品牌抓住社交讨论后,就想要将小众又极具地域特色的元素,变成品牌的流量。
野生菌是近年云南旅游热中的热门IP,用“见手青”切入,去强化产品与营销的差异化,能够在同质化的市场中开辟新的话题,不仅能够引起本土消费者的注意与认同,还能进一步扩大讨论的范围,以点到面,将云南野生菌变成了品牌的新传播势力。
不仅有榴莲、见手青,奇葩味道、热门元素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,更是层出不穷,这对于品牌来说,就可以将奇葩元素从“噱头”变成品牌的“可持续创新”,使品牌有了源源不断的流量,这样一来,品牌就将小众特色变成了自己的生意。
猎奇心理:年轻人的猎奇“冒险”
当代年轻人选择饮品,不仅仅停留在产品功能上,而是开始追求“体验感”与“社交价值”。
天然具备“禁忌感”与“神秘感”的香菜、芥末、见手青成为爆款背后,其实是品牌将产品转化为年轻人社交场景中的媒介,使猎奇口味在社交媒体中有了强流通性。
而 这类反常规的口味营销 并 不是现在才有的,从皮蛋咖啡、臭豆腐味薯片到现在的见手青优酸乳,都从另一个方 向 证明品牌差异化的营销打法能够 帮其 实现话题 裂变, 让 “尝鲜者”“分享者” 乐此不疲 , 进而 品牌精准狙击中年轻群体 , 使品牌凸显出年轻化,也愈加受欢迎。
作者简介:【兵法先生】营销兵法创始人、知名营销分析师,原创多篇文章阅读超10W+。个人工作微信号:bingfaxiansheng。
更多品牌案例内容
「品牌洞察」||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 || | | || | | | | | || | || ||||||||||| | | | | | | | | | |||| | |||||||||||||||||||||
「100万人都在看的营销新媒体」
公众号:lanhaiyingxiao
微博:http://weibo.com/bingfage
嘉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